一般人普遍認知是五千換機油,但是有注意看使用手冊的人就會發現,大部分車款早就建議一萬公里更換,網路上這方面的爭論也是大熱門,不外乎就是台灣路況不比國外、保養廠希望使用者常換可以常賺…等等論點,就連汽車業者都沒有明確答案,就拿小元氣(Mazda 323 Isamu)來說吧!車主手冊白紙黑字寫著一萬公里更換機油,Mazda 台灣官方網站卻又"半恐嚇"的強調台灣特例,到底該什麼時機才是適切的換油點,相信許多一般駕駛車主都想知道。 |
車主手冊寫一萬,官方說法又是一套?
從以上說明似乎很合理,但是氣候環境日本不見得比台灣好,日本就可以一萬換一次?難不成手機、電腦、冰箱…都有台灣版來適應台灣氣候?汽油都可以外銷了,何來品質疑慮?何況汽油濾芯哪家保養廠每五千一萬就包在套餐裡換的?個人習慣就不用說了,個人問題不能已篇蓋全?或許駕駛環境是差了些,但也不至於差到會影響到保養里程數需縮短到一半之譜,而且新車款引進之後還是要調校過,機油也分了好幾個地區有不同的配方,沒有好好翻譯手冊,車商還有臉說出來?
熱血車主或愛現玩家應該不會有所顧慮,聽過有極致車主是三千就換,還順便洗引擎,不過對於我們這種把車子看作日常代步、家庭同遊的一般車主來說,五千跟一萬時間花費可是差了一倍耶!而且不只保養廠,大家都說五千就要換,久而久之就如曾參殺人般,有股不愛惜座車的罪惡感產生,但是浪費石化資源也是非常不好的作法,而且縮短保養時程就能確保該檢查的都檢查到了?就我個人經驗,不管誇張貴的原廠還是平價的汽車百貨附設保養廠都一樣,你跟技師說哪有問題技師就看哪裡,頂多再以"專業的眼光"快速檢視一下車體,絕對不會用儀器仔細檢查,更不用說會把保護蓋、套拆下來檢查,就以小元氣這幾次大保、維修的經驗為例,煞車來令不足、避震器疑似漏油、三角台橡膠斷裂、動力油管龜裂…等症頭,不是自己算算時間差不多有感覺,就是分屬不同保養廠技師個別告知的,原廠在二十萬大保跟新春健檢什麼毛也沒檢出來,不論原廠、附廠沒一個技師一次把問題全部告知的(有些技師是這次去有問題下次又沒問題的 = ="),深深有種懂車都是被技師逼出來的感覺。
說到底就是一萬換應該不會有問題,但是車主最好有點汽車常識跟敏銳,不然有機率會遇到不可預期狀況;五千換當然更不會有問題,而且保養廠技師有機率提早發現問題,以上機率有多少應該沒有人能給保證,縮短保養時程也沒人能保證減少多少意外發生率,整個等於沒有說嘛~
最理想的機油更換點,應該是用儀器檢測機油品質來判斷劣化程度來作依據,不過機油品牌這麼多,成份也都不盡不同,連某 B 牌汽車配有機油更換指示燈的機制,也是依據一些行車數據來計算,並不是直接測量機油品質,所以檢測機油品質法似乎目前無法應用,那到底怎樣的參考數據會比較準確呢?機油又不像變速箱油可以用顏色判斷,在不信任手冊的理想值情況下,參考眾多理論的結果,以引擎固定做了多少功就該更換機油,似乎是比較合理的,但要統計出引擎總共做了多少轉時間都很困難了,更遑論要統計引擎實際時間輸出了多少功?不過引擎用掉多少汽油應該就比較好統計了,理論上作多少功會跟消耗多少能量有關,定量的汽油可以給引擎動作次數也不會差太多,以下就分享這個方法來計算合理的機油更換時間。
論點:以原廠最佳數據算出行駛一萬公里需要多少汽油,在以這些汽油量算出實際能跑多少公里數,即為機油更換時機。(個人稱之:理想與實際狀況對比法)
A.理想油耗(公里/公升):17.1
B.手冊更換週期(公里):10000
C.實際油耗(公里/公升):12
D.原廠更換週期,依據最佳油耗推算 "使用了多少公升汽油"
D = B(10000) / A(17.1) = 584.795...
E.依據 "實際油耗換算" 反推多少公里該換一次機油
E = D(584.795) * C(12) = 7017.54...
結論:
C(12) / A(17.1) * B(10000) = 7017.5
實際油耗 / 理想油耗 * 手冊建議週期 = 實際該更換里程
以上是以小元氣實例計算結果,非常保守的估計(最貼近實際狀況),七千公里更換機油是很安全的數值,小元氣理想油耗(A),是從經濟部能源局 93 年車輛油耗指南獲得(高速油耗 - 一般人看到都會搥心肝吧!),更換週期(B)是原廠車主手冊的資料,實際油耗(C)是每次加油時記下總共跑了多少公里除以加了多少公升的結果(大概都是 45 公升跑 550 公里左右),有了 A、B、C 三項數據就能算出既安全又省錢的數值,在最大最小值間取個有依據的平衡點,雖然都是參考數據。(經濟部能源局參考網址: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施政計畫、業務統計、研究報告> 能源技術(再生能源、節約能源)> 業務統計> 1. 車輛油耗測試資料統計>車輛油耗指南,依據出廠年份查詢,部份車種要延一年,像小元氣 '03 年出廠,93年才有資料。)
當然,理想與實際狀況對比法、手冊一萬公里、保養廠五千公里、專業人士說法、摸摸潤滑觸感,就依據各自狀況和喜好決定要用哪套標準,就如同上面提到的,這也是個參考數據而已,而且只是個人依據一些科學的觀點估算出來的心得而已,也可能會有考慮不週詳的地方,但應可在5千、一萬之間取得另一個安全的數值。
nice blgo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