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開啟了在台北這個既繁華又充滿古意的城市生活,同安街巷弄裡的紀州庵離我很近卻又很遙遠,因為在台北的日子從不知道這裡有個質樸而又美麗的城市花園。上午走訪了台灣僅存的日星鑄字廠,下午走進充滿濃濃古意的紀州庵文學森林,繁華落盡後的紀州庵,有著一種隱隱的古樸之美,這天走進了這棟日式古屋,回顧它的歷史,感受懷舊的日式風情。 |
關於紀州庵(文字摘要來源:紀州庵文學森林)
1897 年,日軍占領全台的軍事行動仍在推進,然而台北城這頭的各項建設規畫工作卻已展開。那年平松德松在台灣第一份事業:「紀州庵」開業了,在台北這個異地,以家鄉命名自己的料理屋。紀州,約莫是今天日本和歌山縣一帶,位於紀伊半島、大阪市南方,是關西地區南端的一個地方。雖然紀州位處關西,然而紀州庵卻是以關東料理為主,且紀州並沒有特殊的代表料理,細想平松取名的緣由,也許並非是要凸顯料理的地方性,倒是可能想藉由「紀州」一名來緬懷自己的故里,這也可從平松家族自台返日後,仍回到原鄉定居可以窺知。
日治時代的紀州庵上流人士聚會的宴會所,經過時代的變遷、祝融肆虐,如今只剩這棟小小的日式離屋,整修後的紀州庵作為保存舊時代記憶的文化館,而紀州庵與文學的關係則是因為舊時台北城南可說是出版文化的薈萃之地,再加上作家王文興在〈家變〉一書中描繪家中的場景,種種背景的交錯之下,成就了今日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完整說明請至紀州庵文學森林官網)。
紀州庵不定期會有文學展,這天剛好遇上「龍族詩魄再現」的詩展,因為有工作在身,所以沒有很仔細的去看一看。
紀州庵是可以預約導覽的,這天接待我們的導覽老師是一位很親切的志工媽媽,聽著她介紹紀州庵的故事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身歷其境走訪著當年料理屋繁榮鼎盛的光景。
其實我愛的是這裡濃濃的日本味,木造的老屋,華麗卻又低調的日式建築,走進門就是一眼望到底的長廊,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門邊的架上擺著文創紀念品還有給遊客們蓋的紀念章,一旁的矮櫃上擺著幾落介紹紀州庵的文宣品;開著窗的長廊,是當年通往別館的通道,閉上眼,依稀能看見當年賓客川流不息的景象。
牆邊一隅的泥牆,見證著當年工匠的造牆的工法。其實現在在日本還是有些古民宅修復或是一般高齡民宅改建時會用這樣的方式砌牆,據說防水、透氣性佳。
這樣的長廊真的很有大奧(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後宮)的感覺,導覽老師說天氣好的時候木門會拉開通風,向著庭院的這一邊,吹著午後徐徐的微風,坐在簷廊下,端著一壺熱茶,配上一份和菓子,就像日劇裡的場景一樣。
回到一開始導覽的大廳,平坦舒適的禢禢米看得人想直接在上面打滾,昏黃溫暖的燈光照得人想直接躺平呼呼大睡,這一天剛好遇上有人來這學舞,每個人都穿著日本和服,看著看著都覺得自己的動作也跟著優雅了起來,導覽老師說這是日本茶舞,三味線的琴音搭配著舞者優雅的舞姿,宛如置身日本宴席,賞心悅目地吃著一桌豐盛的懷石料理。
結束導覽也差不多是活動要結束的時候了,半個小時的自由活動來到紀州庵的新館,現代化的建築飄散著濃濃的文學氣息。
進門的左手邊是小小的書店,除了販賣一些文創商品,還有各類的書籍。右手邊是紀州庵文學茶館,走累、逛累了可以來這邊歇歇腳,喝個下午茶,不過茶館的設備裝潢很現代化,少了一些古典的氣息
台北這個繁榮又現代化的大都市,曾是日治時代的政治中心,也是歷史與文學的交會之地,離開大馬路的車水馬龍,走進幽靜的巷弄中,無意間就是一場文學與歷史的巡禮,在快步調的現代生活裡,偶而轉換一下思緒,漫步在這些有著歷史古味的巷弄中,想像走進時光隧道裡,重新認識這個城市,重新認識屬於那個年代的人文風情。
同場加映:[參訪]活版印刷的守護者—日星鑄字行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