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開箱]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 傳統的電子血壓計對於測量血壓已經是很精準且便利的測量工具,但是數據紀錄依舊讓人覺得繁瑣,因此科技始終來自於人類的惰性,現在量血壓、紀錄、繪圖全靠APP一指搞定,所以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就出現在我們家了。

因為家中長輩多有高血壓病史,年過35之後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血壓變化,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現在最普遍的電子血壓計,不過數據還是得依靠手寫紀錄,難免覺得麻煩,往往還是會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囧況。恰好過年前在小米大陸官網亂逛,看到這台智能血壓計,人懶就是得靠這些人工智慧產物幫忙紀錄,考慮了幾天,算了一下價格和運費就把小米這台 iHealth 智能血壓計給打包運回來了。

承襲小米極簡的包裝特色,沒有太多繁瑣花俏的外盒,單純的白色,看起來整個就是順眼,讓人忍不住就是要帶回家。打開盒蓋,裡面就是白色主機,另一個白色小盒裡放著血壓計的配件還有充電線。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主機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配件

這台小米 iHealth智能血壓計使用充電電池的電力啟動,所以隨機附有一條 micro USB充電線,可以用電腦充電也可以用家裡任何一顆USB插頭直接插上插座充電,主機背面就有電池的詳細規格。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電池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USB充電

本來以為APP化的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連加壓臂帶的控制也智能化,這點我們都猜錯了。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的加壓臂帶還是像傳統電子血壓計需要透過一條管子來控制,主機側邊有個插孔,只要把管子接上插孔,APP啟動時就會控制臂帶加壓測量血壓,臂帶上還有圖示說明臂帶纏繞的測量位置,對長輩在使用時很方便。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臂帶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臂帶說明

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智能化的部份就是把數據顯示直接移到APP上,所以主機上是沒有顯示螢幕的,使用前先安裝、註冊好APP,打開APP之後就會血壓計連線,血壓計和手機連線後主機上的指示燈會顯示綠燈,手機螢幕就會出現按鍵畫面,用手指觸控螢幕,血壓計就會開始測量血壓。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愛家康APP 愛家康APP-測量畫面

除了機器,每一台電子產品當然都少不了使用說明書,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包裝除了一本正規使用說明書,還有一張保固說明書和快速使用指南,不過因為台灣沒銷售,所以內文都是簡體中文,不過看不懂沒關係,每一頁都有包含圖片說明,圖文並茂很好懂。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說明書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連接說明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快接卡Android iHealth 小米智能血壓計-快接卡iPhone

和所有智能產品一樣,要控制這台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完全得靠手機 APP,所以拿到血壓計之後的第一步就是安裝APP-愛家康,由於這款APP沒有在Google Play上架,所以 Android 手機要掃描QR Ccode到小米應用商店去下載,iPhone就簡單許多,掃描 QR Code 或直接到App Store去搜尋「愛家康」就能安裝了。安裝好APP之後就是註冊登錄的程序,和小米九號一樣,可以直接用小米帳號登錄,另外還可以先使用看順不順手再決定要不要註冊帳號。
愛家康APP-下載 小米帳號登入 試用帳號登入

手機成功和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連線後,手機畫面會自動出現測量按鍵的畫面,將臂帶套在正確的位置後,只要觸碰畫面血壓計就會開始測量血壓,測量的時候還會有語音提示,測量結束後也有語音播放測量結果,而且測量結束後就可以馬上知道詳細的血壓測量報表
愛家康APP-測量中 愛家康APP-測量語音通知 愛家康APP-測量結果 愛家康APP-測量結果

因為用的是充電鋰電池,機體上又沒有螢幕顯示剩餘電量,所有的相關訊息就是從手機APP上讀取。而一隻手機一個APP帳號可以新增好幾個用戶,只要從親友管理去新增用戶就可以,可以手動新增也可以透過手機號碼邀請,不過由於這款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只在大陸地區販售,所以手機號碼只能用大陸的門號。
愛家康APP-血壓計資訊 愛家康APP-用戶設定 愛家康APP-用戶管理 愛家康APP-新增用戶

綜觀來說,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基本功能和一般電子血壓計是一樣的,差別在於把顯示螢幕從機器上移到手機上,整體造型更為精簡,但是對使用者來說,小米 iHealth 智能血壓計的功能又比電子血壓計強化了許多,除了把每次測量結果儲存下來,另外藉由軟體幫忙把測量資料繪成圖表,更能清楚了解血壓的變化趨勢,不論是自我管理或是需要就醫,都能提供詳細的參考資料。而且所有的數據都儲存在雲端上,省去了傳統紙本儲存的不便性,可說是需要自我血壓管理的使用者的好幫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